软打样是一种机制,是临时用来在显示屏上模拟印刷的图像显示方式。考虑到它复制了打印在纸上时的外观,软打样绝对是颜色管理最有用的功能之一。
尽管如此,它也需要一双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眼睛,才能知道如何正确地纠正一幅图像出现不符合预期的情况。软打样成功的关键在于你的特定类型的纸张和墨水的组合。这被称为“打印机配置文件”,它通常不会随打印机一起提供,因此,如果您决心实现准确的打印,您将不得不花费更多的钱来测量它。一些打印机制造商提供这些类型的配置文件,但只有当您使用与设计的相同类型的墨水和相纸时,它们才有帮助。
工作原理
软打样涉及两个概念阶段。首先,您必须模拟色域外的颜色,以便在第二阶段,您可以模拟白平衡和动态范围。然而,从计算机的角度来看,这两个阶段是同时进行的。软打样的一个常见误解是它会改变图像的数据。没有什么比这更离谱了,因为软打样只是改变图像在显示器上的显示方式。除此之外,这两个阶段都是可选的,因此操作员可以选择同时查看这两个效果,或者单独查看。
阶段 1 = 颜色转换
此阶段与常规颜色管理图像发送到打印机时的转换非常相似。基本上,原始图像的颜色空间被转换为与打印机的颜色空间相匹配。结果是将任何色域外的颜色压缩到打印机通常较短的光谱中。
阶段 2 = 显示选项
与第一阶段相反,此阶段在打印时通常不应用于图形文件。它通过补偿打印和显示器上最暗和最亮色调之间的差异来解决图像的显示方式。如果正确,在此阶段结束时,您将有一个非常类似于您的打印作品外观的图像。
如何解释软证明
当您将以前的屏幕图像与软校样的结果进行比较时,您会注意到,根据图像内容、打印机配置文件和显示器等因素,差异可能会从剧烈变化到细微变化。
然而,并不是所有这些变化都那么重要,所以记住哪些变化会被我们的眼睛迅速补偿(主要是第2阶段的变化),哪些变化不会(主要是第1阶段的变化)得到补偿是至关重要的。
阶段 1 —更改
大多数颜色管理程序都包含一个“色域警告”功能,该功能指示哪些文件的颜色超出打印机的色域。在软校样期间,你需要密切监视这些颜色,因为它们可能会急剧变化。一些有问题的颜色包括中间色调红色和其他饱和颜色,大多数打印机无法完全复制。在大多数软打样中,饱和度会有小幅度的下降,但如果可能的话,必须防止色调的显著变化。色调的变化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渲染意图来管理,甚至可以调整原始颜色,直到获得可接受的软证据。
阶段 2 —更改
尽管第二阶段的变化通常是最明显的,但它们其实不重要。人眼会自动补偿白平衡和动态范围的变化,因此通常不会出现任何视觉问题。事实上,这两个设置通常都不可用或在默认情况下被禁用。如果您正在使用这些设置,最好以全屏模式查看生成的图像。在启用这些选项之前,还必须将视线移开几秒钟。这样你的眼睛就不会有事先的参考,会完全适应新的图像。